在线投稿:lgxtxz@163.com | 新闻热线:0915-2529090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陕西日报:一个山区小镇的“逆袭”
时间:2023-10-10 


岚皋县官元镇龙板营村第一书记李岩松(左)与镇干部在田间查看水稻成熟情况(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陈延安摄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陈延安 田定凤

8月30日,岚皋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一份令人意外的通报,表彰官元镇在全县率先完成农村集体经济“培强扶壮”工作任务。通报指出,截至8月29日,官元镇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吉安社区集体经济收益达55.85万元;全镇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意外,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官元镇的深刻印象——官元镇是岚皋县最偏远的镇,到县城需要翻越两座大山,甚至还要出入紫阳县境内一段。一遇到下雪天或大的洪涝灾害,这里就成了“孤岛”;交通设施落后,境内没有柏油马路;资金缺乏,经济体量小,很多工作都在全县垫底。

抓住行动之源

9月27日一大早,吉安社区居民柯玉宝就拿出手机浏览“学习强国”。“我已经习惯了每天看‘学习强国’,了解时事,学点政策法规和经济知识。”柯玉宝说。

柯玉宝今年61岁,是一名老党员,非常热心公益,社区玩的采莲船、狮子都是他一手制作的。他还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喜庆锣鼓培训表演。

学以致用,今年,柯玉宝在自家的8亩地种上了玉米、土豆、大豆,又租种了别人家的2亩地。“党和政府重视粮食问题,我就想着力所能及抓好落实。”柯玉宝说。

今年以来,官元镇抓住思想这个行动之源,通过铸魂行动、固本行动、清风行动,营造了全镇上下同力干事创业的氛围。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发展。产业要加速,科技最关键。科技要崛起,人才是重点。要想都轻松,少点份子钱。卫生打扫好,陋室出景观。勤俭持家久,和顺万万年……”官元镇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党的政策理论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快板词等,通过将其制作成标语、编排成节目、印制成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

与此同时,通过教育、引导、扶持、表彰,官元镇激励广大党员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助推镇村干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带动人民群众不等、不靠,通过勤劳增收致富。

落实关键之点

“再有半个月,这些稻谷就能收割了。”9月1日,龙板营村第一书记李岩松站在稻田边说。

龙板营村今年共种植水稻100亩。其中,村集体种植15亩,村民种植84亩,驻村工作队种植“实践田”1亩,预计总产量在3.5万公斤左右。

为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稻米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群众增收空间,今年春季,龙板营村精心挑选适合当地的谷种,用本村猪场的猪粪当肥料,让干部与群众一起下田育苗、插秧、拔草,实行全过程生态种植。

“虽然产量要少一点,但价格高。”李岩松说,预计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加上六口工业园区、村里“三古逸境”景区的收益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20万元。

在官元镇,龙板营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不耀眼。

吉安社区党支部书记侯少华介绍,明年,吉安社区的300亩猕猴桃就正式挂果了,加上套种的大豆、阳荷姜,以及村集体退耕还林补助、社区工厂租金等,集体经济有可能达到100万元。

今年以来,官元镇着力落实增收这个关键之点,推出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的“出彩行动”,以各村区域优势明显、生产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稻米和魔芋等产业为载体,通过逐村规划、逐园实施、逐户覆盖,实现每村至少发展2个主导产业或园区、每户发展1个至2个增收项目、户均年产业增收3000元的目标。

据统计,官元镇今年共种植连片水稻800亩,新增林下魔芋700亩,新建标准化茶园500亩,改造和管护老茶园1300余亩。

扬起为民之帆

“这是网格员汤兴义给我代办的。”9月25日,二郎村村民彭世茂拿着家庭农场营业执照说,由于母亲病重,自己无法外出,汤兴义得知情况后就联系镇干部帮自己在网上进行了申报。第二天,他就拿到了执照。

今年以来,岚皋县率先在全市将98项条件成熟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权限下放到镇级、3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权限下沉到村级。官元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开展帮办、代办和上门办服务,将之前办事要跑50多公里的“难与累”变成“零距离”的“暖与安”。

服务是为民之帆。今年,官元镇大力推行以便民服务和矛盾纠纷调解为重点的“结网行动”,实行“人在格中去、事在网上办”,织牢服务民事民生网。截至8月,全镇共上门开展高龄生存认证、证照办理等服务120人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32起。

“通过创新开展‘党建兴镇’五项行动,党员干部作风实了、工作勤了,人民群众觉悟高了、心气顺了,产业发展势头旺了、效益好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党建红色引擎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官元镇党委书记孟祥志说。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