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lgxtxz@163.com | 新闻热线:0915-2529090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来自岚皋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
时间:2016-02-03  来源:原创  作者:梁鸿,陈洪海,陈延安 

编前语:一个地处秦巴山区的国定贫困县,五年时间,沧桑巨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变化最大的五年、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和党风政风民风最好的五年。那么,这一路走来,又付出了怎样艰辛的汗水、留下了哪些闪光的足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土地——岚皋。

岚,山中之雾气;皋,水边之高地。岚皋,正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极其优美的地方,然而,与全国许多山地县一样,大山既健康美化了人们的家园,也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发展。

岚皋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的重要水源地和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一边是必须保护,一边是必须发展。怎么办?“十二五”以来,岚皋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统筹城乡 全面小康”发展战略和“旅游富民 生态强县”发展目标,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取得了崭新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

循环经济大发展,返乡创业大升温

长期以来,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以及交通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等方面的影响,岚皋经济发展异常艰难,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家中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

为实现山中聚宝,林下淘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岚皋县委、县政府坚持走民生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决定沿着“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道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山林经济。

五年来,岚皋累计新建泡桐、核桃、生漆、茶叶、苗木花卉等“五园”经济林40万亩,累计种植林下魔芋和中药材56万亩,累计发展林下养羊50万头、鸡600万只,山林经济创综合产值30亿元,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富饶的山林所蕴藏的商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滔河镇葵花村青年李停刚说:“原来在外头挣点钱,回来过个年都没得了。2012年在政府帮助下,我每年种五万袋反季节食用菌和100多桶蜜蜂,一年就能净赚20万元。”

为促进旅游繁荣发展,岚皋五年投资南宫山、千层河、神河源、岚河漂流等景区14.2亿元。南宫山、千层河分别创建为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南宫稻田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岚皋获“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和“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同时,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岚河渔鼓、晓道竹马、巴人舞剧等“巴人文艺”,喝摔碗酒、吃吊罐肉、篝火烤全羊等“巴人美食”,深受游客追捧。

五年来,循环工业同步推进。初步建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林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水电能源五大循环产业体系,“飞地”园区、“六口”工业园区比翼齐飞,岚皋被确定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电商进村试点县”,工业增加值、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0%、53.4%。

五年里,全县经济总量由16.3亿元增长到43亿元,人均GDP由10456元增长到26000元,工业增加值由5.8亿元增长到18.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8503万元增长到1.8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14783元、3936元增长到29040元、835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65亿元增长到9.4亿元,农村产业占农村综合收入比例从27%提高到40%。

岚皋经济,正依托绿水青山,实现崛起。

城乡面貌大改变,居住环境大改善

岚皋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居住条件差,直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大多数群众仍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上学就医极其不便。2011年,岚皋县委、县政府抢抓陕南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下定决心,彻底改变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和要求,县发改、财政、国土、城建、交通、水利、电力、人劳、民政、农林科、经贸、教体、卫生、文化、环保、金融、通信等20余个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各司其职,各领任务,合力移民搬迁。五年来,全县共搬迁安置8737户2.6万人,建成集中安置点91个,累计减少新标准下贫困人口3.54万人。

家住四季镇木竹新村的袁玉国,便是其中之一。四年前的2011年12月,他在政府统一选址、征地、开挖、建基、配套水电路、协调贷款和给予1.7万元的补助下,建起了两间两层楼房,从危险破旧的土坯房里搬了出来,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袁玉国说:“跟原来房子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另外,吃水、用电、买东西,都方便了。”

岚皋五年修建各级公路773公里,安岚二级路和207省道县城过境线建成投用,541国道建设正酣;绿化造林3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7.8%,继续领跑生态美;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2.4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20平方公里。

五年来,岚皋城镇化水平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0.3个百分点,达到40.2%,2014年被省政府评为“县城建设先进县”,全县污水处理率达81.2%,自来水普及率达98%,同网同价电力用户率达到95.2%,森林覆盖率达77.8%。

如今的岚皋,城乡一新。每当太阳升起时,这些崭新的村镇在绿水青山掩映下,变得更加闪亮,更加迷人。

民生事业大跨进,幸福指数大提升

五年前的岚皋,全县只有县城1所公办幼儿园,高中学费仍需群众负担;新农合刚刚起步,报销比例小,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突出;各类社会保障相对较弱。

2011年,为进一步解决群众困难,岚皋县委、县政府决定从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入手,加大投入,努力实现群众“上学不愁、看病不愁、生活不愁”的民生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岚皋统筹资金,全面实施了学前1年、中小学12年的免费教育,实现免费营养早餐和学前教育两个“全覆盖”,“创名校、塑名师、育名生”工程和“双高双普”扎实推进。创新实施新农合“镇级住院100元起付线外全报销”制度,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今年57岁的城关镇堰溪村贫困户胡志香,每年都会因肺心病到县医院住一两次院,她深有感慨地说:“现在好啊,合疗报销一年比一年高,我这条命就全靠这个政策给保下来的。”

改善民生,改革同行。岚皋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镇村综合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金融、户籍、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分类、公车、殡葬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

资料显示,五年来,岚皋新增财力55亿元,其中47亿元直接用于民生,占新增财力的85%。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从49%提高到58%,位居全市第一。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6万人获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达9%。岚皋连续六年获得全省信访“三无县”,五年四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今天的岚皋,随处可见愉悦的笑脸和欢乐的场面,这一张张,一幅幅,共同汇聚起幸福岚皋最美的画面。

党风政风大清朗,社风民风大革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岚皋县委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以强化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和创新管党治党方略为重点,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营造清朗党风政风。

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出台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制度;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出台了关于规范党政主要领导行政行为的规定,即“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为强化纪委监督职能,出台了县直纪检监察机构“统派直管”制度;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选人用人满意度,出台了优化选人用人办法;为解决“为政不为”,提高行政效率,出台了“为政不为”问责办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岚皋“统派直管”制度做出专门批示。省委书记赵正永两次就岚皋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 常联系”工作做出批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持续报道岚皋创新工作。市委书记郭青批示:“要像岚皋一样组织好全市的工作宣传。”

南宫山镇展望村村民储成海这几年心气格外顺:“以前办个啥证,要跑好多天,找好多人,又是赔笑脸,又是说好话,现在一个电话,村干部上门代办,就是需要自己去,也就一根纸烟的功夫就办好了,工作人员态度还格外好。”

清朗的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革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岚皋大地,评优树模活动扎实开展,五年涌现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冯莫林、“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邱新田、“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张思嘉等“国”字号先进典型8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岚皋,正在全党全国脱贫攻坚冲锋号声中,向着“十三五”宏伟蓝图,挺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