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lgxtxz@163.com | 新闻热线:0915-2529090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 文学艺术 > 正文
杜文涛:岚皋清朝女名人杜继燕传略考析
时间:2016-01-08  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九十六年前,岚河上游花鲤墟杜家老院子一位老太太,走完了她九十七个春秋的岁月,融入了院后不远十里沟旁一仄向阳的山坡上。众多的挽联中有这样一幅写道:“精通诗书善育英才桃李门满多科笫,敢破习俗坚反缠足孙曾绕膝尽孝思”。她就是被后人誉为清朝大脚才女的杜继燕。

出生于道光年间即1823年的杜继燕,从小反对缠足,身着男装,读书习文,小楷端正,文墨雅众,精通书史,多才多智,人称女状元。二十岁时,以文择婿,选定岚河中游罗金坪秀才王隆道。1993年版《岚皋县志》记载:王隆道不嫌杜继燕天足大脚,慕名前来求婚,杜继燕要求拜读王隆道府考文章再定。杜继燕见到了王隆道府考题为《善养浩然之气》,当读到“先有浩然之身,才能养浩然之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才能清白健全之身。无清健之身,而欲养浩然之气,是舍本而求末也!岂可言善养乎?”时,脱口而赞:“好文章!好文章!”即联姻成配。

王隆道的爷爷王英追随清朝名将杨遇春剿杀白莲教,赏封都司,为清末一名知名武将。王隆道的父亲王兴麒创建了岚皋文庙和岚河书院。王隆道后来考中进士,到了广西容县等地做了多年知县。在杜继燕教育下,女儿、孙女任脚天生。五十七岁时,她在花鲤墟创办私塾亲自执教,桃李众多。五个儿子四个考中秀才,一个考中举人。她的小儿子王樾中举后曾任甘肃成县、微县知县,后牵头砖坪乡贤众人上奏民国政府国务总理伍廷芳,改了砖坪县名为岚皋。她的孙子王子绍曾任陕西省教育厅督学、中山大学教师。王子绍曾以《砖坪女杰·杜继燕小史一一道光年间一个反对缠足的少女》为题专门记叙。

翻开岚皋地方文化和地方史,杜继燕及王氏家族是不可或缺的一页。王子绍大姐王钟悌颇通文墨,嫁与了曾留学日本创办岚皋树桑公社的地方名士陈可庄;王子绍六姐王钟祜熟读诗文,聪慧过人,嫁于县城河街娄成允家并在其娄家祠堂私塾教授侄儿女,其三嫂产亡,她将婴儿救活取名娄学政,抚养成人后,娄学政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解放后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成为我党一名高级干部。王子绍八哥王子纬聪明异常有神童之誉,幼学中医过目成诵,上海五卅惨案时由恽代英介绍入党,从事革命工作,解放后任西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长篇小说《龙城飞将》中主人公阳子伟即取自于他的原型。王子绍弟弟王子绩抗日战争初期入党,在西安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任陕西省医院院长。王子绍四哥王子纶女儿王曾效在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时接近进步组织,1938年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认林伯渠为干父,改名林虹,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一直在铁道部工作,曾任铁道部出版社工会主席。

1993年出版的 <<岚皋县志>>专门记载了杜继燕。县志载杜继燕父亲为杜官廉。杜官廉为清乾隆五十九年即1794年举人。2011年由岚皋县政协编纂出版的<<岚皋文史资料>>第三辑也收录了记载杜继燕的小史。小史记载杜继燕去世后还有一幅挽联写道:“父进士夫进士子进士士出名门,母天足媳天足孙天足足证贤母”。2015年末编就的新一轮《岚皋县志》艺文志初稿本也选录了这幅挽联。

2015年初,我在搜集多年资料后开始编纂融1949年前写岚皋的诗歌、散文、理学为一体的《岚皋诗文遗存》一书,在辑录史料,考证求真的过程中,我有缘从杜继燕及王氏后裔中寻找到了《杜氏家乘》《杜氏支谱》《王英年谱》《王氏家谱》《杜继燕小史》,对杜继燕及其王氏家族有了进一步的探究。高中进士,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岚皋古代有多少名进士?杜氏及王氏家族出了几名进士?为弄清这些问题,我到安康市图书馆、安康学院图书馆查阅典藉,还从网上购买到上海古藉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三卷本《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和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420册本《清代朱卷集成》。数天的挑灯夜读,使我对1993年《岚皋县志》、岚皋文史资料第三辑关于杜继燕的相关记载有了质疑。

清同治戊辰年即1868年镌梓的《杜氏家乘》和清咸丰八年即1858年成书的《杜氏支谱》记载:杜氏先祖原居山西平阳府蒲州万泉县双泉乡南无里杜村,后迁襄阳府枣阳县双沟,再迁岚皋,其派行诗为:“恭敬以行,立品守正。名世之生,如有善庆。”续派诗为:“继祖志光大,承宗永克昌。传家本忠孝,经国在文章。德自宽仁懋,伦从学校详。熙朝隆作育,厚望启贤良”。家谱记载:杜官廉为杜氏第十三世孙,官廉为考试名,派名善墀,别号为其田芸夫,乾隆甲寅恩科举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即1764年冬月二十一日,卒于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十二月初八,寿八十五岁。杜善墀妻高氏,生庆冕、庆宏、庆銮三子。庆冕无功名,生于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正月二十四日,卒于嘉庆十六年即1811年十月初十,寿二十四岁。庆冕妻周氏,生继谱、继胄二子,生一女适储枝发。庆宏功名增生,生于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十月初二日,卒于咸丰九年即1859年二月初九日,寿七十一岁。庆宏妻张氏,生继安、继敦、继函三子,生三女,长适贡生谢玉璋公之长孙谢仁扬,次适周守先,三适熊祖麟。杜庆宏长子杜继安在岚皋文学史上留有<<公置义田序>>碑文一篇。此碑立于“乙丑岁季春月”,碑文注明具体时间是同治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即1865年4月18日,系“竹林居士杜继安拜撰序”,碑为长方形,寺石形制,大小相同,共为四石,序为第一石,其余三石刊忠义讲所捐置义田文契和条规。碑石原刊于岚皋县花里乡政府驻地,即忠义讲所旧址。我专此又查阅了杜继安的记载:杜继安禀贡生,生于嘉庆二十年即1815年四月二十四日,卒于同治六年即1867年十月二十四日,寿五十三岁。杜继安原妻谢氏、继妻聂氏,生二子三女。<<岚皋诗文遗存>>收录了杜继安的这篇文采俱佳的碑文。庆銮无功名,生于嘉庆乙丑年即1805年正月二十日,卒于咸丰乙卯年即1855年六月二十五日,寿五十一岁。庆銮妻杨氏,生继仲、继绰、继矩三子,生三女,长适庠生汪正心之次子汪太敏,次适都司王英公之孙奉政大夫王隆道,三适庠生储枝贤之胞弟储枝秀。此处的“适”,《说文解字》解释为女子出嫁的意思。古代的家谱一般只载男名不载女名,但从庆銮次女嫁给王隆道的记载可以印证,杜庆銮的第二个女儿便是杜继燕。一百多年前的杜氏私家史书明白准确地告诉我们,杜官廉是杜继燕的爷爷,并不是如1993年版《岚皋县志》所载,杜官廉是杜继燕的父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2015年一个夏日的周末,我邀请到杜氏后人杜承华到了花里镇,再邀知情同裔族人杜大军,一同到了杜氏老院子后十里沟杜氏祖坟,先后拜谒了杜官廉、杜庆銮、杜继燕坟墓。杜庆銮的坟头几块山石垒就,和周边几丘坟堆别无二致。杜继燕的坟墓“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坏,墓碑不知了去向,骨骸被周姓一好心老人转葬到了不远的山崖凹缝里,空留下的平展的坟地长满了郁郁青草和山花。杜官廉的坟堆大而且高,树木蓬盖了整个坟莹,屹出着杜大举人的声誉和殷实。杜大军说坟头上世纪农业学大寨时拆了,墓碑砌了田坎。我问还记得墓碑上的文字吗?住在近旁的八十多岁的老汉熊明炳回忆说他只记得墓联。医生身份的杜承华随手递上几张处方笺和笔,熊老汉一笔一字地默写出了墓联,我随即抄写在了我随身装着的随记本上:吉阳科地起群英,太学保田传后进。墓额:祖德流芳。

故纸堆里寻学问。几大本泛黄的没有断句没有标点竖排的繁体字志书,读的人眼睛发涩,也让人读出了另一个质疑:杜继燕是“父进士夫进士子进士”吗?揣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杜继燕四代孙女杜大英夫婿刘天祥的书房。刘天祥原为岚皋一部门领导,现已退休在家,他喜爱收集地方文史资料,对杜氏及王氏家族史也颇有考究。他从书柜深处翻出了一本杜继燕、王隆道孙子王子绍1985年撰写的《砖坪女杰·杜继燕小史一一道光年间一个反对缠足的少女》油印本。书本不厚,纸张发黄,老式的滚筒铅字打字机字体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气息。油印本左上角红色圆珠笔竖写着“大英孙永存”五个手写体字。刘天祥说这是王子绍的手笔。在油印本的最后一页空白处,同样的红色圆珠笔手写着”附1920年挽联三则” 字样,打头的便是《岚皋文史资料》第三辑所载的这幅挽联了。我知道,1920年是杜继燕去世的时间。刘天祥说,《岚皋文史资料》第三辑所刊杜继燕小史及挽联,便是编辑人员从他这复印去的。在其他两位王氏后人处,我也看到了同样版本的《杜继燕小史》油印本,但空白处没有手写的其他文字。

在县城一位王氏尊者的家里,我读到了王子绍同样写于1985年的《王英年表》《岚皋县王氏家谱》。同样的油印本,透出一个相联的讯息,王隆道的父亲、王英的儿子王兴麒是清道光十二年进士。《王英年表》载,王兴麒虽考取功名,但遵父“善乡里不必出仕”之命一直致力岚皋地方发展,并未像其他进士样外出做官,率民在溢河、蔺河、渡船口、萧家坝修筑河堤防汛,创建了岚皋文庙和岚河书院。王兴麒还与当时地方文人廖成德、谢曰昌、祝垲、杜官廉笃结诗社,每二十日一集。1993年版《岚皋县志》记载杜继燕授书子孙,五个儿子个个成才,一个考中举人,四个考中秀才。《岚皋县王氏家谱》记载了五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王仕、王辂、王轸、王镛、王樾。民国六年即1917年付梓成书的《砖坪县志》人物志记载:王樾,号荫之,光绪二十八年举人。考中举人十五年后的1917年,王樾便率众向当时民国政府上奉了请求改砖坪县名为岚皋县名的奏章。

王子绍在完成<<杜继燕小史>><<王英年表>>和<<岚皋县王氏家谱>>写作两年后,1987年去世,走完了他八十六岁人生。作品中留下的史料,在他那再无法求证了。

杜氏及王氏家族到底有几个进士?在《砖坪县志》人物志科贡卷可以看到,杜官廉、王樾为举人,王隆道为进士,王兴麒没有片言记载。朱保炯、谢沛霖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三卷本《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一部索检明、清两朝人物史料的权威工具书,内容包括明、清两代进士考试201科51624人。索引以姓氏按四角号码检字法、姓氏笔画检字法、汉语拼音检字法排列,籍贯、科年、甲第、名次分注于姓名之下。在这部典藉中,我查到了王隆道和岚皋其他几位进士,同样没有王兴麒的记载,也没有杜氏及王氏家族其他相关人氏的记载。《王英年表》记载王兴麒是清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的,我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找到了这一年的条目。清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即1832年取士一甲三名、二甲一百名、三甲一百三名,共计二百零六名。其中王姓进士十二名,藉贯显示均为外省人氏。

《砖坪县志》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让人信服的,也是无法让人怀疑的。那么杜继燕“父进士夫进士子进士”便让人再难以确信了。杜官廉是位举人,不是进士,他是杜继燕的爷爷,并不是象1993年版《岚皋县志》所载是杜继燕的父亲。《岚皋县王氏家谱》所载杜继燕丈夫王隆道的父亲王兴麒为进士,在《砖坪县志》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无法得到印证。由此,杜继燕“父进士”之说法便无法立足了。杜继燕五个儿子,王仕、王辂、王轸、王镛为秀才,王樾为举人,这一史料,也无法诠释杜继燕“子进士”之立论。在杜继燕“父进士夫进士子进士”中,只有“夫进士” 是不容质疑的。基于谨慎,我在编选《岚皋诗文遗存》一书时,便舍弃了挽杜继燕的这则挽联。

进士之称,源于《周礼•王制》,述上古选拔人才,由乡、里逐级推举,有修士、选士、俊士、造士等名称,最后一级是进士。起始就是一个美称。隋朝开始以考试选人,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此后,自唐迄清,中国以科举取士,选拔人材,组成文官集团。在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科一直是最重要的科目,考中进士也就成为攀登上最高一级科举考试的佼佼者。隋初实行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明令废止,到今年已过去一百一十一年了,人们对它已经陌生了。但是,人们读史志、读家谱、读诸如《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又经常会碰到它,是回避不了的。

考中进士是一个家族和一个地方的大事,是要进入家谱和史志的。杜继燕的父亲和儿子不是进士,王子绍为什么在家谱和挽联中要如此溢美之辞呢?后来我有缘获得了岚皋另一位进士谢馨的乡试朱卷,在记叙先祖科贡时,看到了“岁进士”一词。在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420册本《清代朱卷集成》中,这个词语得到了印证。为了弄懂这个词语,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当然不是真正的进士。明清时代的“岁贡(生)”是“贡生”的一类。明清科举时期,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明、清两代的进士,虽专指各省的举人、国子监的监生,在京师会试中式者,经殿试合格之人称为进士外,还有其他的几种亦称“进士”。如:清朝的贡生分为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五类,合称“五贡”。其中以“岁贡”(岁贡生)最多。“岁进士”作为一个雅称,可以写在“私家性”的族谱和碑文里,但不能用于正式的文书中,即使带有“颂扬性”的普通文体,如书信、传状里也很少有用的。《四库全书•正字通•进》也载:“乡试中式曰乡进士,岁贡曰岁进士。”王子绍如此书写,或许缘由在此吧?!这也是对杜继燕的赞誉和对整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希冀吧!

杜文涛 2016年1月5日于岚皋县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