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lgxtxz@163.com | 新闻热线:0915-2529090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德如名香散芬芳—记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黄德培
时间:2015-11-27  来源:原创  作者:杨富琨,夏爽 

初冬,沿汉江而上,行至岚皋县大道河镇,听到最多的就是黄德培的名字。这个刚刚获评2015年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的农家汉子,如一缕暖阳般温暖人心。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就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和家乡越来越好。”颁奖会后,黄德培说出了肺腑之言。如他所说,十几年以来,黄德培用自己的言行,在17万岚皋人心目中的铸就了一根精神“标杆”。

1967年,黄德培出生在岚皋县大道河镇月池台村。小时候家境贫困,经常吃了上顿盼下顿,初中没念完就被迫辍学。“上学前从没穿过一套新衣服,几乎都是左邻右舍接济。”说起这段往事,黄德培如数家珍。

都说清贫出英才,这话很适合黄德培。走出校门后,他开始外出务工。凭着自己吃苦耐劳和聪明质朴的品行,很快在煤矿上收获了“第一桶金”,1991年在河北一个煤矿挣回7000元钱。此时,他已成为村里少有的“万元户”。

听说黄德培成为老板了,乡亲们都来了。“培叔,我想出去挣钱盖房子。”“培哥,能不能把我带出去?”“老培,你要帮我一下。”黄德培回家后,乡亲们都想跟着他挣钱。和妻子商量后,黄德培卖掉过年猪和粮食,为大家凑够路费。春节过后,带着100余人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

在煤矿上务工时,黄德培既是经理又是工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他时刻把两件事挂在心头:一个是工人的安全,另一个就是工人的工资。2005年临近年关,公司当月未能准时给工人发工资,看着大家忧心忡忡的神色,黄德培在风雪中骑着摩托车走了30里路,到县城取出自己的15万元积蓄,分给了工友们。从此,“大好人”的名声熟人皆知。

多年来,他每年带领外出务工人员70余人,每年带动村民在当地信用社存款额400余万元。跟着他一起务工的乡亲,家家都盖起了楼房,家家都有一笔存款,有的还买了小车。“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每当谈到这些,黄德培总是轻描谈写的说着。

2010年6月1日,大道河镇月池小学举行了一场捐资助学仪式。黄德培向月池小学捐款10万元,建设计算机室。“老黄自己也没多少钱,还拿出这么多钱帮建学校,太了不起了”。说起这段往事,时任月池小学校长袁绍前很是激动。

“我没有上过大学,一定要让镇上的贫困生都能上大学”。黄德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05年起,只要镇上考上大学生,他都以个人名义给予资助,从开始每人资助300元,到后来每人资助500元,一直持续不断。

看着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黄德培甚是欣慰。他说:“我没有知识,不知吃了多少苦。现在,我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要尽力帮他们上学,再也不能让下一辈当睁眼瞎。”十年来,他累计资助26人上大学,无偿捐资2万余元。

黄德培算不上有钱的大老板,但却有一颗热爱故土的拳拳之心。2008年捐款5万元帮助村里硬化公路、2010年捐款8万元修复水毁道路、2011年捐资1万元帮助集镇硬化、2011年捐资1万元助力向阳村修建活动室。多年来,累计为镇内基础设施建设捐款30余万元,为群众发展产业无息借款100余万元。

黄德培倾力帮助别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的家庭也需要“帮助”。他妻子由于早年积劳成疾,身体一直不好,累计治疗花费超过20万元。儿子年幼时身体也不好,累计花医药费超过20万元。这些沉重的担子,他总是自己咬牙扛下来,从不向任何人提起。

“他虽然比一般农家富裕,但从来不打牌赌博,总是言传身教,给身边人做榜样。”大道河镇月池台村支书丁书红 介绍,黄德培还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平时邻里之间有争吵,他总是第一个去耐心调解。十年来,他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乡村“调解员”。

润物细无声。黄德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美德”的深刻内涵,播撒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行之“香”。而这样的香味,必将持久芬芳,沁人心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