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lgxtxz@163.com | 新闻热线:0915-2529090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雏鹰展翅
——岚皋县南宫山镇西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时间:2015-09-17  来源:原创  作者:刘松 

“高山出鹰鹞,深水藏好鱼。”在巴山深处、岚河中游之畔的南宫山镇西河村,期待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像鹰一样展翅高飞,像鱼一样吐纳自如。曾几何时,贫穷像一副沉重的枷锁,将这个村子牢牢“锁”住。

“扶贫工作于我而言,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头顶。老百姓富不了,我的心就安不了。”南宫山镇党委书记刘志海的一句话道出了西河村的贫困之重、扶贫之艰。西河村因山高林密水秀而得名,区位差、资源贫、跬步皆山,交通十分不便,距离集镇20余公里,距离县城50余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全村1150人,大部分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山腰上,年人均收入3500元,不足全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处于省级贫困线2875元以下的人口534人,占全村的46%,属于典型的贫困边远山村。

“要搬掉这座大山,一味的给钱送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想办法增强老百姓的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将贫穷连根拔起!”刘志海斩钉截铁的说。2014年5月开始,南宫山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打造西河村“精准扶贫”示范村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上级帮扶与群众创造相结合,着眼解决“帮扶谁、怎么扶、扶到位”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到户到人扶贫攻坚,努力做到号准脉、下准药、治好病,真正将扶贫扶到根上。

  动真情,干部到户“结穷亲”   

“周主任,没记错的话,这是您这个月第三次来我家吧?您看,我这几天正按您的指导在加紧修鸡圈呢。再过几天,您帮我联系的预防小鸡生病的药就回来了。把鸡喂好,年底一家老少就能开开心心过年了……”5月28日,西河村村民吴明佑高兴地对前来开展“一对一”帮扶的县委统战部干部周翠梅说。据吴明佑介绍,周翠梅除了帮他家购买鸡药外,还多次到县医院看望他正在住院的年过八旬的父母。

“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就是要摸清穷底,把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核心则是能不能做到把贫困户当亲人、真正帮贫困户脱贫。”该镇党委书记刘志海在年初的扶贫工作动员会上如是说。

为杜绝该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中出现“富人戴帽、穷人落榜”的现象,上级包联干部、镇村干部组成了3个组挨家挨户宣传扶贫政策,通过多次实地查看住房、土地条件,询问家庭成员收入来源等方式,摸清致贫原因、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经由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两委”审核后,向群众张榜公示,确定扶持名单,再由县、镇两级扶贫工作组对贫困人口识别的细致度和精准度进行抽查,确保不使一户贫困家庭“漏网”。经过层层摸底排查,共识别出年人均收入在省级贫困线2875元以下的贫困户206户534人。

贫困户找出来了,下一步自然是要解决“谁来帮扶”的问题。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转变过去单一向贫困户送钱送物的做法,省农机局、县委统战部、林业局、镇机关等包挂帮扶单位的100多名干部对全村206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建,根据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划分为输血户、造血户和活血户,分类制定扶持措施,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致富计划,帮助他们增强“造血”功能。对孤寡、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输血型贫困户,集中供养到敬老院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但在致富门路、资金、技术方面存在困难的造血型贫困户,主要以落实项目、协调资金、技能培训为主;对有致富技术、资金,没有致富项目的活血型贫困户,主要以找准路子、提供信息为主,分层施策,精准到位。

  出真招,“翻身产业”壮内力   

“我以前一直在唐山铁矿打工,前年铁矿塌方导致我小肠破裂、膝关节韧带断损,干不了重活,只好回家。要不是张常委他们给我想办法,鼓励我养鸡,我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别说一年赚个上10万了。”谈起精准扶贫,西河村贫困户、养鸡大户谢德军流露出对包抓帮扶领导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永斌的满怀感激之情。在该村,像谢德军一样通过发展养鸡产业脱贫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

“精准扶贫就得探索一条真正让贫困户发家致富的路子,兴‘富’业,拔‘穷’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河村多山、多树、多水,一些农户已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林下养殖业走上了富裕路,尤其是土鸡养殖已形成了特色,声名远播,我们为何不继续做大做强呢?”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西河村包挂帮扶领导张永斌一语道破。

方向已明确,怎样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呢?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从哪里来?带着这些问题,省、县、镇、村四级包抓帮扶领导干部、群众代表通过多次实地考查、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探索出了“帮扶单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产业大户联动贫困户”的扶贫思路,在遵循市场规律、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以土鸡养殖为核心的特色林下养殖、种植产业,走出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经营模式,使贫困户实现 “家门口”就业,成为 “不愁技术无处学、不愁种子无处买、不愁产品无处销”的“三不愁”新型农民,助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确保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

“你看!这周围家家户户都修得有鸡圈,养的有土鸡,少的四、五十只,多的几百只、上千只,那树林子里随时都可看到成群结队的鸡吃着草、虫子。鸡苗自然不用到外面去买,专门购得有孵化机育苗。鸡生蛋、蛋生鸡,循环发展,数量成倍增加。到年底就打卖5万只,一只100块钱,光土鸡产值也是500万元嘛。另外还有养蜂的、养牛羊的、种厚朴、栽杜仲的。几乎家家都有产业。”在西河村土鸡养殖基地,问及帮扶林下养殖业发展情况时,该村驻村工作组长龙昌平口若悬河的告诉笔者,“我们村养土鸡从来不喂饲料,吃得都是青草、包谷面。鸡肉自然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口感好,味道香。一到过节,提前好几天就不断有人打电话订购,根本不够卖,更别说公司订够了。所以,在镇党委、政府、上级包挂帮扶部门的扶持下,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尽快实现订单式经营。”

一年来,南宫山镇在省农机局、县委统战部的多方协助中联动多个县直部门为该村协调扶贫资金50余万元,开展上门技术培训12次,成立养鸡合作社1个,发展土鸡养殖大户60户,带动100余户贫困家庭发展养鸡、养羊、养蜂等林下养殖产业脱贫,基本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能致富。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00元。西河村也将成为远近闻名的林下土鸡养殖大村。

  强管理,精准扶贫到实处   

把措施列出来,把制度挂出来,把目标亮出来,让老百姓心里明朗起来。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西河村注重加强管理,推进信息动态、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公开,真正把帮扶工作开展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推行阳光操作管理。西河村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帮扶目标、帮扶资金、帮扶责任人等一一录入到建档立卡信息册,并向群众张榜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同时,制定了《西河村精准扶贫奖惩办法》。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养鸡50只以上每只奖补5元,养羊10只以上每只奖补50元,养蜂5箱以上每箱奖补80元,养牛2头以上、出售商品猪1头以上每头奖补500元;对养鸡500只以上、养羊100只以上、种药材1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每户奖励2000元;将帮助农户按时落实帮扶措施、达到帮扶目标的干部年底考核评为优秀,未完成帮扶任务的干部年度考核不得进入优秀等次,并取消其加班、值班、下乡等生活补助,促使各级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确保扶贫攻坚责任的落实。

千难万难管钱最难。为了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花到“刀刃”上,用于真扶贫,西河村成立了由村三委成员、群众代表组成的财务工作领导小组,在镇财政审计所设立了扶贫资金专用账户。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后,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审签,经村会计统一报镇财政审计所,按程序对应拨付到贫困户的一卡通上。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管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资金使用,在每个关键环节都有农户和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并预留电话号码,镇、村财务工作领导小组随时检查抽查,筑牢了扶贫资金依法依规使用的铜墙铁壁,发挥出最大扶贫效益。

有梦想,有行动,就会有希望。扶贫工作,深深地植入了“精准”的灵魂;山乡变化,印烙着“精准”的记号。西河这个曾经被贫困锁住的山村如雏鹰一般,开始挣脱桎梏,展翅高飞;西河534名贫困人口将走出“青山绿水下的贫困”,实现山窝窝里的“致富梦”。

编辑: